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平台,综合运用CPU、GPU、FPGA等异构平台

为客户打造高性能计算资源

新华三工业智能体落地:换线3分钟、博士下车间,开启工业高质赋能新篇

9月 19, 2025 — 来源:北京联想服务器总代理

新华三工业智能体落地:换线3分钟、博士下车间,开启工业高质赋能新篇
 
2025年9月18日,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探访新华三未来工厂发现,全国产服务器主板全自动产线正展现出惊人的智能化水平。橙色机械臂无需人工干预,即可完成主板夹取、激光刻码与自动化检测,而更令人瞩目的是,产线切换产品型号的时间从传统的40分钟大幅缩短至3分钟,AI驱动工业互联网的质变在此得到直观体现。
 
 产线蝶变:3分钟换产背后的“精算思维”
传统工厂换产需人工调整设备、更换夹具并重新校准参数,不仅耗时,还易出错。新华三通过两大举措实现突破:
- 优化导轨与加工流程,达成软硬件投入的最佳平衡,避免资源浪费;
- 聚焦生产量最大的两路服务器型号,以规模效应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。
目前,该产线末端缓存区可存放2000片主板,日产量恰好匹配这一数量,且采用“以销定产”模式,已为多家大厂提供服务。
 
智能觉醒:AI让工厂“思考”的底层逻辑
新华三集团副总裁、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赞强调,不同于单点AI应用,新华三聚焦平台打造,为客户提供赋能工具,且需通过多模型协同实现工业智能。
在某矿场合作项目中,技术团队与老师傅同吃同住,借助一体机边缘算力,将老师傅数十年的工艺经验数字化,构建出有色金属提炼优化模型,精准识别提炼精度。刘赞表示,从选矿到质检,需多个小模型与专业模型配合,工业智能体的核心作用就是统一调度这些模型,形成完整解决方案。
 
人才革新:“博士下车间”打破产学壁垒
新华三创新推出“博士下车间”模式,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:
- 在浙江某职业院校,一名博士带领五名学生深入车间,利用低代码平台开发出仓储管理小型工业应用,学生未毕业便参与实际智能制造项目;
- 计划从2025年起,聚焦985、211院校定向培养智能体相关人才,未来三年实现从产教融合到产学研合作的升级,让教育界与产业界共同服务产业发展。
 
安全守护:三重措施筑牢工业数据“防护网”
针对工业数据安全痛点,新华三制定三重保障方案:
1. 运营模式上“只建不运”,为客户搭建智能工厂后,由客户自主运营,减少数据流转风险;
2. 技术层面实行“断网”策略,严格分离内网与外网,切断外部攻击路径;
3. 应急策略上与客户联合创新,采用沙盒等方式开展测试,提前排查安全隐患。
 
刘赞预判,未来三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将从“高速扩张”转向“高质赋能”。新华三将以海量工业数据为燃料、工业智能体为引擎,聚焦“一个行业做深、一个平台做强”,选择典型行业深耕,并坚持工业智能体“1cm宽、1km深”的闭环场景定位,推动产业从“生产制造”向“价值创造”跃迁,逐步实现“每台设备会思考,每条产线自进化,每个企业拥有数字生命力”的愿景。

上一篇: 适配多场景负载需求:联想 ThinkServer SR660 V2 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促转型
下一篇: 联想携“全栈AI”闪耀2025云栖大会,服务器矩阵成三大算力场景核心支撑